当前位置: 首页 > 梨树技术 > 新闻动态 > 正文

魏东栓的新梦想:把梨卖到欧美去

时间:10-11-12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

  

 魏东栓,一个从小生活在梨树下、嚼着雪花梨长大的农民,也许最初并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带领着乡亲们的把梨出口到东南亚,将梨区的面积扩大五倍多,让老区焕发出新的无限生机。而第四届“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石家庄唯一获此殊荣者,也许就是对他的肯定和鼓励。

    老魏说,自己这辈子最爱的颜色是白色和绿色:白是剖开雪花梨后那似雪如霜的白;绿则是梨树叶子的绿,更像是梨农无尽的希望。

    这个秋天,驱车驶入赵县东部梨区,一下子就淹没在一望无际的梨园中。郜家庄,赵县东部梨区深处一个5000多人的村庄,全村近7000亩农田,仅梨园就占了6500亩。春季梨花盛开,香飘数里,秋季硕果累累,绿色满园,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生态梨园。

    “今年的梨是个好收成,个儿大,甜,能卖个好价儿!” 一见记者的面,年近六旬的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魏东栓就忙着报喜。

    这个秋天,魏东栓不仅梨树有了个好收成,还收获了另一个沉甸甸的果实——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

    老梨区里的新探索

    “俺们村是个传统梨果种植村,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村里最老的一棵梨树都有三百多年了,两个人刚刚能合抱住。”谈起梨树,魏东栓神采飞扬。

    据魏东栓介绍,郜家庄地处滹沱河故道,土壤为最适宜梨树栽培的粉质沙壤土,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其优质梨果的独特品质。上世纪80年代,雪花梨价俏抢手,梨农尝到了甜头儿,种植梨树的积极性很高。然而,到90年代中期,由于品种的单一落后,加之其他市场因素,导致梨果增产但不增收。梨农忙碌了一年,却卖不了几个钱,梨果价贱伤农,东部梨区各村一度出现了梨农砍树毁林现象。郜家庄也不例外,许多梨农也开始砍掉梨树,改种桃树苹果树。

    “1996年的时候,村里500多亩梨树被砍掉,村民对种植梨树丧失了信心。”当时,魏东栓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看着许多上百年、齐腰粗的梨树被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改变梨果品种单一的状况,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梨果提质增价,是让梨农恢复信心的唯一出路。”魏东栓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对村里的老梨树进行嫁接改造。他带领村班子成员及部分梨农,开始出外考察,引进梨果新品种、新技术。

    然而,求变的路一开始并不顺畅。

    为了引进新技术,他们想尽了办法,也吃尽了苦头,付出了很多。县林业局、省果树研究所,他们不知道去了多少回;近到沧州、泊头等地,远到山东一些地区,也都留下了他们学习的足迹。一次,在出外考察回来的路上,村民代表们乘坐的公交车出了意外,4个人受了伤,一人因为伤重不治身亡。“农民想要干成点儿事不容易啊!”谈及当年事,魏东栓总是很感慨。

  十年求变之路

    就是在这样的磕磕绊绊中,郜家庄的新品种改造开始了。

    “黄金梨、丰水梨、皇冠梨、圆黄梨等,从199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6年,我们断断续续引进了十多个品种,2000多亩老梨树进行了嫁接改造。适合的加大规模,不适合的剔除。”据魏东栓介绍,现在郜家庄村已经形成了雪梨、鸭梨、新品种梨三分天下的格局,新品种梨7月底就能采摘上市,一直持续到9月雪花梨、鸭梨开始采摘,实现了梨果错季上市。

    新品种改造离不开新技术支持。1994年,在魏东栓的推动下,郜家庄成立了林果技术服务站,聘用梨果专业人员,专门为梨农讲解新技术,指导梨农梨树管理新技术,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疏花、什么时候修剪,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村里“大喇叭”通知梨农。

    服务站里有三名技术员,资格最老的郜师傅就是魏东栓从外地专门请回来的。“我就是郜家庄人,十多岁就开始在大队上做技术员,搞梨树种植,后来调到了县林业局。前些年,老魏要搞村技术站,我就回来了。能用自己的技术给乡亲们做点事儿,我觉得挺好。”虽然是免费服务,但是郜师傅干得很投入。

    现在,郜师傅在村里开着一家门市,经营一些梨树用品。平时,他和同伴们还要定期编写关于梨树种植技术的小册子,免费发给梨农;到了需要修剪、疏枝的时候,及时通知大家。

    “当时,东部梨区还没有正规的梨果技术服务站。服务站成立后,周围十几里地的梨农都来这里买药、听技术,就连离晋州总十庄等几个村的梨农也经常来我们村取经。”谈起这些,魏东栓颇有些自豪。

    从单打独斗到合作社经营

    然而,如何让梨农告别单打独斗,走得更远?魏东栓想到了合作社。2005年,他与陕西省一家公司牵手,由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成立天顺梨果专业合作社,动员、鼓励全村梨农加入。合作社制定了详细的合作社章程,实施无公害管理,实行统一修剪、统一施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为梨农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组织专门人员在采摘、装箱、入库环节严格把关,按时采摘、集中装箱、统一入库,彻底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的状况。

    “刚开始,好多村民都不知道合作社是干啥的,愿意加入的人很少。”魏东栓说,因为社员们要统一给梨套袋、疏枝、打药,有些人嫌累,或是觉得跟以前的干法儿不一样,有些抗拒。

    “但通过市场检验,看到先加入的农户挣了钱,村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提高了。现在,社员不仅仅有我们村的梨农,连周围的安家庄、大马圈的许多梨农也加入进来。” 魏东栓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已经有1040名会员,拥有梨库80个,总容量1600万箱,梨区也由原来的1000多亩拓展到现在的6000多亩,还带动周边5个村成立了梨果专业合作社。

    经济生态梨园不仅为梨区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由于梨果质量高,今年,我们这里的梨果价格是每公斤1.82元,比周边县(市)的梨果价格每公斤高出4角钱。”村民郜东瑞喜滋滋地说。

    不仅如此,合作社每年还会有3000多吨高品质雪梨、鸭梨出口到东南亚各国及俄罗斯等国。外销梨果比起在国内销售,能给梨农增收20%。

    目前,在天顺梨果合作社的指导下,郜家庄村已经成立了华韩梨果出口公司、宏鑫梨果出口公司、瑞峰梨果出口公司等三家梨果出口公司,它们还全部获得了赵县政府颁发的首批“雪花梨地理商标使用许可证”。

    “梨农挣了钱,对梨园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大,达到了赚钱养树、巩固经济生态梨园的目的。”魏东栓说,在天顺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郜家庄和周围5个村的绿色生态梨园面积已达2.6万亩以上,梨区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新面貌。同时,生态果林发展又带动了冷藏业、包装业和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现在,郜家庄村有个体纸箱厂5家,包装行业20家,运输梨果的大卡车52部,安置就业人员3000余人,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我的目标就是把咱郜家庄的梨卖到欧美市场去,让他们也尝尝咱‘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的雪花梨。”魏东栓踌躇满志地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