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枣树管理 > 新闻动态 > 正文

闫超 枣缘情深深几许

时间:14-10-25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

闫超是新郑市枣科所的一名研究员,这个有着硕士研究生学历的80后女孩,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枣树,毕业后来到新郑接着和枣树“打交道”。

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穿着长袖白大褂正在大田里做试验,头顶骄阳,一会儿工夫汗水便布满脸上。大田里种的都是有二三十年树龄的枣树,枝繁叶茂,泛红的枣子挂满枝头。其中有两行枣树是闫超负责的,果实结得格外多。“照料这些枣树像照料孩子一样。”她笑着说。

闫超主要负责新郑红枣杂交育种和四倍体育种的科研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让枣果个头变大,提高生长速度,增进遗传品质,弥补新郑灰枣、鸡心枣果个较小、果形不美等缺点。这些试验集中在枣树的花期和坐果期,一般从5月份到8月份,而这段时间也恰是新郑一年中最热的时间。

“搞农业研究避免不了大田中的试验,要能吃得了苦,在烈日下的枣园里工作三四个小时,被枣刺划伤、被蚊子叮得满腿是包都是家常便饭。”谈起这些,闫超微微一笑,似乎这些苦都不值一提。“做科研总免不了失败,也许一千次的失败中会有一次成功,但这也是科研的魅力所在,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验中寻找真理之所在。每次试验取得了新的进展,那种充盈内心的成就感,感觉付出再多努力也值得……”

说起工作中的苦与累,闫超习惯用寥寥几句概括,但说起科研她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能为新郑红枣带来什么,这才是她真正看重的。

这些年,闫超埋头科研,孜孜以求探寻红枣之中的秘密。其实她不是新郑人,她的老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和新郑一样涿鹿是个历史文化丰厚的地方。鉴于这种历史渊源,当闫超听到来新郑工作时,“感觉很亲切,没有一点陌生感,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她笑着说。

如今,闫超对在新郑的工作和生活都比较习惯,对新郑红枣更是充满了感情,她说:“虽然枣树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但是数百年树龄的古枣树却是新郑独有,所以要加大对古枣树的保护力度,让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新郑最具特色的名片。”

长期的科研工作,让她看淡苦和累,明白坚持才是到达成功彼岸的唯一路径,这也让她养成洗去铅华、大气稳重的个性,而她也在新郑红枣研究的路上继续探寻、坚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