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它果树 > 相关知识 > 正文

科学施肥,从最小养分率做起

时间:08-10-18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

 

      果树在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每种元素都有特定的功能,不能互相代替。按其树体中含量的多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量元素,如碳、氢、氧、氮、磷、钾等;一类是微量元素,如硫、钙、镁、铁、锰、锌、铜、钼、硼、氯等。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缺乏某一种元素,都会出现生理病害,不能正常生长,导致降质或减产,甚至出现死树现象。在果树施肥时,除考虑主要的氮、磷、钾三元素外,还要考虑钙、锌、硼、铁、铜等元素的施用,才能使果树生长良好,并获得高产优质稳产,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果树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这些营养元素,不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但是,限制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只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产量和品质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养分的增加而提高和改善。如果在生产实践中,我们不能发现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提供其它养分也难以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如果采用施肥满足了果树对这种养分元素的需要,那么另一种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又会成为限制果树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这就是著名的最小养分率。为了更好地说明最小养分率的涵义,可以用木桶原理来加以阐述。果树的生产潜力就像一个用不同宽度木板围城的木桶,当这些木板的长短比例合适时,就可以盛满一桶水。如果围城这个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就受到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限制,而且这个木桶贮水的容量仅随着这块木板的加长而增加。当这块木板加长了,另一块较短的木板就会变成木桶贮水容量的限制因素。最小养分定律是指产量高低受果树最缺乏的养分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产量随这种养分的增减而变化。在施肥中应掌握以下几点:1、最小养分指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而不是土壤中绝对含量最少的那种养分;2、最小养分不能用其他养分代替,即使其他养分增加再多,也不能提高产量;3、最小养分是变化的,它是随果树产量水平和肥料供应数量而变化的。应当指出,最小养分率不仅适用于大量元素,也适用于微量元素。
 
      对果树而言,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仅百万分之几,只是在某些土壤中缺少某种微量元素的时候,或某种果树对某种微量元素特别敏感,才相应施用这种微量元素,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对全国土壤微量元素锌、硼、锰、钼、铜、铁含量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土壤中微量元素处于“中度缺乏”的状态表现出来的症状并不明显,当果树等作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受到缺乏微量元素的影响时,施用微肥就能改变其微量营养状况,并可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实际上这种缺乏是潜在的,比有症状范围更广泛、更普遍,显然微量元素潜在缺乏的范围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根据农业部土壤普查的资料,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用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临界值对缺素的耕地面积进行了估算。我国缺少微量元素铁、铜、钼、硼、锰、锌的耕地分别占5%、6.9%、21.3%、46.8%、34.5%和51.5%。见下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