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它果树 > 贮藏加工技术 > 正文

新型果蔬保鲜技术1—甲基环丙烯

时间:08-10-19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


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果蔬产业发展很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蔬菜和水果的总产量分别为5.49亿吨和1.52亿吨,果品和蔬菜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果蔬产量的增加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果蔬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贮藏、运输和销售的困难。由于果蔬采后衰老加剧,极易发生腐烂、变质,果蔬采后患生理病害和微生物病害的可能性增加,从而造成了数量和质量的损失。据FAO统计数据显示, 世界上发达国家由于果蔬采后保鲜技术比较完善,其产品损失率仅为5%,发展中国家为20%~30%,我国果蔬采后损失在20%左右。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以我国水果产量损失为例,每年平均损失达3000万吨,占总产量的20%,按1.0元/千克计算,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人民币,蔬菜的采后损失亦十分惊人,若再考虑因果蔬风味、质量等造成的价值上的损失,其损失何止千亿!因此采取安全、高效的病害防控技术措施减少果蔬采后损失,实为保鲜业的当务之急,减少损失就是创造财富,减少损失就是造福人类。
引起果蔬采后质量变化(变色、变味、软化、腐烂等)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果蔬自身衰老、生理缺陷或外界环境不适宜,导致的生理病害;二是由于受到微生物的侵染而贮藏质量的要求,仍然离不开化学杀菌剂、防腐剂的使用。但这些化学产品多属大分子有机药品,多含有农药的成分,本身多具有毒性,其残留物常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导致的侵染性病害(微生物病害),多为细菌和真菌病害。为了减少果蔬采后生理病害和微生物病害,人们采用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相结合办法,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种种的不足和缺点。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控单独采用冷藏和气调贮藏等物理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作用,其残留毒性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险性,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其造成的污染及危险性正受到全球的普遍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化学杀菌剂被禁止在采后果蔬上使用。因此,果蔬采后病害安全防控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绿色、无毒保鲜剂和相应的保鲜技术和设备,将减轻果蔬药物残留,提高了果蔬的品质,减少采后损失,在食用安全性、打破出口技术壁垒,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人们发现一些环丙烯类化合物如CP环丙烯、1-MCP(1-甲基环丙烯)、3-MCP(3-甲基环丙烯)、3.3-DMCP(3.3-二甲基环丙烯)等,可与乙烯竞争性结合乙烯受体,阻断乙烯

------分隔线----------------------------